智能服装工厂信息化指的是将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技术手段相结合,以服装工厂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基础,将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信息资源进行汇聚与整合,实现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集成与共享,为服装企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决策的准确度和有效性,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智能服装工厂信息化包含信息收集、信息交互、信息存储、信息应用、信息系统维护等内容。标准贯穿于智能服装工厂信息化建设与实施的整个过程,是信息化建设与实施的依据和准绳。一方面,标准能够为企业开展智能服装工厂信息化建设活动提供指导、指明路径,避免各企业各行业走弯路;另一方面,标准能够为企业开展智能服装工厂信息化建设活动提供规范和准则,保证服装企业的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等。
自“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开展了各项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工信部、国标委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但当前智能服装工厂标准化工作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无法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工作。我国制定了系统集成、互联互通等一系列与智能服装工厂信息化相关的标准,但目前还没有完整意义上可以借鉴的智能服装工厂信息化标准体系,导致这些标准仍处于“孤立”状态,标准协调性不足。此外,服装企业对智能服装工厂信息化的认知程度不同,都以各自的理解开展智能服装工厂信息化建设活动,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急需开展智能服装工厂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为智能服装工厂信息化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提供指导,更好地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服装工厂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
智能服装工厂信息化架构
通过分析智能服装工厂信息化关键技术,围绕智能服装工厂价值链的全生命周期,搭建了“现场层—管控层—企业层—平台层—协同层”的智能服装工厂信息化架构,每层分工不同,但紧密联系、上下交互,通过应用各类智能服装工厂信息化技术、标准与规范,实现智能服装工厂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智能服装工厂的全面信息化管理集中体现在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人”指制造产品的人员,“机”指制造产品所用的设备,“料”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材料,“法”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方法,“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处的环境。
其中企业层,整合服装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利用服装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OA(办公自动化)等软件系统,加强对技术、采购、销售、人员、资金的管理,同时,实现企业各部门间的协同办公。其中,技术管理包含对设计图纸、工艺文件、标准规范等方面的管理;采购管理包含供应链管理、制定采购计划、订货管理等;销售管理包含客户管理、制定销售计划、订单管理等;人员管理包含对人员资质、绩效考核、岗位职责等方面的管理;资金管理包含预算管理、应收应付账单管理、成本核算等;协同办公包含工作流引擎、流转审批、电子文控等。
平台层主要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构建云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网络平台,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集中性、灵活性和同一性,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帮助企业快速掌握市场需求、加快产品更新速率,加强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商业联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协同层,打通供应商、客户、经销商、外协加工商、第三方物流公司间的信息化渠道,优化配置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资源要素,加强供应链协同、研发协同、生产协同和服务协同,在产业链中的上下游间形成提质、增效、降本的多赢局面。
智能服装工厂信息化标准研制工作涉及的标准化组织较多,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智能制造信息化标准联合工作组,整合标准资源,统筹协调相关工作,加强跨组织、跨地区之间的合作,加快建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适用性和前瞻性的智能服装工厂信息化标准体系,确保标准体系与国际对接,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标准体系实施,避免相关标准的重复、交叉、滞后,保证相关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开展,提升相关标准的有效供给。